2007年10月31日 星期三

集智慧與美麗於一身-名模Rie Rasmussen



昨天在看怪才導演昆丁塔輪提諾的Death Proof (2007)
看到片尾的Special Thanks List
赫然看到一個陌生又熟悉的名字Rie Rasmussen
陌生是因為這名字不常出現
熟悉是因為我持續在注意她

第一次看到Rie Rasmussen是出現在Brian De Palma在2002年推出的電影Femme Fatale
當時Rie Rasmussen飾演一個參加首映會的明星

片中她穿著蛇型的首飾 (也只穿著這件首飾以及超低腰短裙)出席首映

然後遭到Rebecca Romijn 所飾演的強盜集團要角所勾引劫走首飾
既然說是勾引
說得就是火辣辣的廁所女同激情戲


配上阪本龍一重新譜過的波麗露
從緩慢的運鏡到越來越急促的作案過程
最後畫面一暗、音樂嘎然停止
Rie Rasmussen身上與手上的名貴首飾也不翼而飛
這場二十分鐘的開場戲看得我大呼過癮
除了導演節奏拿捏的巧妙、配樂扮演稱職之外
當然就是Rie Rasmussen火辣的演出

於是
當時我查了一下Rie Rasmussen的來歷
發現網路上幾乎沒有什麼她的資訊
只查出她是一個Model
曾經參加過2001年的Victoria's Secret Fashion Show
當然,這時她的身分是一位專職的Model
上面提到的Femme Fatale 才只是她的螢幕處女作而已

Rie Rasmussen是個美麗的花瓶嗎?
緊接著在演出Femme Fatale後的2004年
Rie Rasmussen自編自導自演了兩部短片
Thinning the Herd (法文)以及 Vestito, II (義大利文)
其中Thinning the Herd還被提名該年度金棕櫚最佳短片獎
除了美貌與才華
1978年出生於丹麥歌本哈跟的Rie Rasmussen精通丹麥文、英文、法文以及義大利文
通曉多種語言也是她在2001年Victoria's Secret Fashion Show後迅速走紅時尚圈的一大利器
包含了她成為Fendi以及Prada的看板人物
甚至是Gucci的一年兩百萬美元的代言合約

由Model入行、接演電影到自編自導自演短片
Rie Rasmussen坦言她對於表演藝術工作的渴望
接演Femme Fatale以及2005年盧貝松的Angel-A
Rie Rasmussen即便在沒有上工的日子都到片廠
她說:我喜歡片廠的氣氛,我喜歡觀察每個人的工作,我渴望學習這未知的一切
這種工作態度讓每個跟她合作過的工作人員豎起拇指稱讚
好萊塢的女明星們小心了
Here comes Rie Rasmussen!


最後補上幾張精彩的照片




2007年10月30日 星期二

Jack Bauer is back in the seventh season of 24


我們了不起的反恐幹員Jack Bauer 即將回來了
根據預告片給我們的資訊
在最新的第七季裡頭CTU已經被解散了
而一開始Jack Bauer 就出現在華盛頓的法院當中
為了他刑求一個犯人(前幾季好像沒見過這人名?)出庭

而新的美國總統ALLISON TAYLOR是個女的
在她的主政期間美國再次遭受到恐怖攻擊
保護國家重要建設的防火牆遭到恐怖份子的入侵
所以Jack Bauer又再次出馬制裁恐怖份子
不過
前面才說到CTU已經被解散了
那為什麼還要請Jack Bauer出馬呢?
原來這次的恐怖份子竟然是TONY ALMEIDA (大驚!!!我一直以為他領便當了)
不知道他是不是因為Michelle死了所以要報復?

總之
看完這預告有點說不出感覺
雖然我一直很喜歡Tony Almeida 以及 Michelle Dessler這兩個角色
不過感覺上這次把Tony Almeida 這個劇中最受歡迎的配角拉回來
是為了拉抬第六季起日漸下滑的收視率
因此也再次暴露出編劇已經山窮水盡
雖然我相信如Keifer Sutherland在預告片頭所說的
“這是24開播以來最大的製作“
但是我也有股24會在本季劃下句點的感覺
雖然現在說這言知過早 也有可能我的預測大錯特錯
不過身為24的忠實觀眾
還是希望第七季能讓觀眾耳目一新

預告片如下


2007年10月29日 星期一

LOMO像機LC-A入手試拍


LOMO像機是什麼?

LOMO是俄文Leningradskoje Opitiko Mechanitscheskoje Objedinenie的縮寫

翻譯成中文叫做:列寧格勒光學機械協會

更詳細的介紹可以上GOOGLE去搜尋

最後一批的LC-A是1994年出廠

而我入手的這部LC-A是1991年產的

趁著週末天氣好到處晃晃

試拍了幾張






2007年10月20日 星期六

誰會花兩百四十萬買一張床?

誰會花兩百四十萬買一張床?
這是我在外文雜誌上看到的一則廣告標題
當然原文不是這樣
原文是
“Who would spend € 50620 on a bed?"
“誰會花50620歐元來買一張床?“
是啊,到底誰會買?
我也很想知道 於是我仔細的看了這則廣告
它繼續說到

“大部分的人不會這麼做,也做不到。
萬中選一的少數人可能會做,也做的到;前提是他們知道這些錢花到哪裡去了。
如果他們知道這張床是在瑞士的小鎮KÖPING的一家小公司生產的
如果他們知道這個家族企業已經有150年的歷史
如果他們知道這家公司立志生產出世上最棒的床
如果他們知道這家公司可能是世上最懂得人體工學、頂極天然材質、以及擁有最長造床經驗
如果他們知道手工精湛的工匠花了數星期以手工完成每個小細節才能打造出一張床
如果他們知道這家公司幫包含瑞典皇室在內的達官顯要訂做床組“

好了,
現在你跟那些買過Hästens床組的人一樣知道了這些事
告訴我,
你會買嗎?

2007年10月15日 星期一

小白 Macbok 2.16G

自從有了iMac 24之後
不管是瀏覽照片或是影像處理
不管是處理給客戶觀看的簡報資料
或是整理公司的統計報表
透過蘋果OSX簡單而人性化的操作界面
讓許多的工作變得更容易
展現出的成果也更美觀

當然
Windows的功能強大是毋庸置疑的
對於熟稔軟體操作的人更是如虎添翼
許多人認為Windows的工程師設計出讓工程師讚嘆的產品
而蘋果的工程師則是讓一般人輕易使用的科技產品

就像所有的蘋果產品一樣
Macbook還是一派簡潔落落大方
不只是在界面如此
外包裝也是如此
很明顯的iMac 24"要比Macbook大上許多





打開外箱
裡面的緩衝保麗龍像個置蛋盒


拿開保麗龍之後
出現的是被包裹好的小白
延長線,apple remote, apple magsafe power adapter
這個adapter很有意思
接上小白的時候
他透過磁鐵與小白相連接
當我們出門在外需要用到電腦的時候
常常會自己或是別人不小心踢到電源線
這個磁鐵就在這時發生作用
電源線便會被扯開
而不會發生小白被電源線扯下來的慘劇
這是一個相當貼心的設計


打開小白出現了拜家深淵的蘋果標誌


小白的背面真是美的令人屏息
尤其是發光的蘋果
更是努力賺錢的回報
若在咖啡廳看到這發光的蘋果
實在很難不多看他兩眼



這是一個禮拜前才入手的 iPod Classic 80G


你們三個排一起照個像吧
平平是蘋果 大小漢差這麼多


再加上剛入手的新玩具
LOMO LC-A 94年版本
這陣子小朋友出走不少


不過要抱怨一下
為什麼Apple Remote的頻率都一樣
現在不管在什麼地方按下Apple Remote
iMac以及Macbook都會有反應

2007年10月8日 星期一

風雨中的 iPod Classic

自從上月初Steve Jobs宣布新的iPod產品上市後

我就這麼癡癡的盼啊盼的

倒不是因為我愛搶快嚐鮮

主要是因為我的汽車音響前陣子開始出現老人病

有時唱著唱著一直再唱同一句

有時唱著唱著停一下吞個口水再繼續唱

這對我實在是很大的困擾

因此我也就興起了買台iPod的念頭


對於習慣坐在音響前面聽音樂的我來說

一直以來我對iPod的音質是嗤之以鼻的

壓縮過的MP3、成本大約30圓的耳機....

還有什麼東西的音質能比這更糟?


但是iPod的方便性卻是無可取代的

過去為了"音質"的考量

我把每一張正版CD都拷貝一張在車上

即便有台了不起的十片裝換片箱

卻依舊免不了要常常到行李箱去換片子

就這點來說

iPod的大容量實在是太方便了

況且在車子裡這樣惡劣的環境

有時候夏天車內的溫度高達六七十度

慢慢的這些CD開始出現脫漆、變形等等的症頭

也難怪CD唱盤要不時跳針了



禮拜天中午到世貿聯誼社參加朋友的婚宴

吃飽之後就到附近晃晃



大概是被禮拜六的狂風暴雨給嚇壞了或悶壞了

禮拜天街上閒逛的人特別的多

連到MUJI買個洋芋片結帳都要排隊十分鐘

我向來不愛跟人湊熱鬧

趕緊躲到NYNY的蘋果店去看看有啥好玩的東西

晃著晃著眼角就被展示桌上的小東西給吸引了過去

iPod Classic就這麼躺在桌子上

隨便玩個兩下子 馬上就結帳回家

這是盒子的外觀
中間的圓型按鈕還打凹下去
設計得很細心


iPod Classic



外盒的側面與底部
可以看到我買的是80G版本



打開盒子就可以看到黑色的iPod被放在壓克力凹槽中



把iPod取出來放桌上
我的是黑色的
iPod同時也販售另一款銀灰色(跟新款iMac同樣顏色 請參考All New 24" iMac )


這是待機畫面




噱頭十足的Cover Flow






在專輯選單中可以顯示專輯封面



新版的iPod Quiz更好玩


畫面也更加華麗


輸的時候也是





我想這台iPod Classic 80G短時間之內會占據我大多數的空閒時間
除了要花點時間把許多的CD塞入這80G的空間外
平常不太聽隨身聽的我
現在竟然也對於聽耳機這種事情樂此不疲
接上車上的音響後
雖然聲音的表現早有預期
但是表現也算是可以接受
最起碼不會再聽到音響跳針了


現在我終於知道
iPod這小東西為啥會風靡全球了

延伸閱讀:All New 24" iMac

2007年10月4日 星期四

Google Earth模擬飛行

::在這篇文章當中你都可以點選圖片以檢視原始尺寸::


Google真是一間很妙的公司
在許多正經八百的服務當中悄悄地藏了他們的幽默


如果不知道什麼是Google Earth

請快到"這裡"下載回來玩

在更新了最新版的Google Earth之後

你可能會在裡面發現一個小小的改變

只要按下Ctrl+Alt+A(或是MAC鍵盤上的+ Option + A)

就會出現這個畫面



這個快捷鍵啟動了一個小遊戲"模擬飛行"
你可以選擇速度飛快的F-16戰鬥機當你的飛行座駕
也可以選擇SR22螺旋槳飛機

同時
你也可以選擇由選單中的機場起飛
或是由目前檢視的地點飛行



你可以駕著飛機遨遊天際
去你想去的任何地方
例如美麗的中央山脈




有些地圖已經換上了高解析度的相片
所以你可以看到翠綠的山脈





當然你也可以把飛機開進市區的上空

只不過很可惜的是你沒辦法看美麗的夜景


還有一點要注意

抓好你的方向舵

控制好你的推進器

如果你搞不懂怎麼控制這架飛機

請到"這裡"閱讀駕駛說明書


千萬別用這種角度衝進信義計畫區



否則下場就是這樣

2007年10月2日 星期二

Victory by Design, Aston Martin

不管你知不知道Aston Martin這個名字所代表的意義
我都必須要告訴你:
牢記它,而且在可預見的未來裡 你會很常看到它

之所以這麼說
是因為大部分的人不知道Aston Martin是什麼
他沒有法拉利這麼性感撩人
他沒有林寶堅尼這麼驚世駭俗
他也沒有保時捷的高能見度與知名度
他更不是49萬9就可以買到的東西
他渾身散發出傲人的貴族氣息
而且這幾年的waiting list長長一串
捧著銀子買也得等

究竟Aston Martin有什麼值得我們注意的?
老實說我也說不上來
但是我可以告訴你
當James Bond把座駕換成BMW的時候
不僅世界各地廣大影迷覺得莫名奇妙
英國人更是以"喪權辱國"來批評電影公司
先不管這些批評
至少現在你知道Aston Martin的來頭了

既然說到007
那就不得不提一下Gold Finger金手指(1964)
Gold Finger是我看過的第一部龐德電影
拜科技之賜
我小六的時候在老三台的新春賀歲長片看到Gold Finger
那時候的我不懂得欣賞龐德女郎曼妙的身材
也不懂為啥龐德電影是男人的春藥
我只知道看到飛車追逐我HIGH個老半天(也許春藥吃完就是這樣子)
Bond本來的座駕是一部Bentley
在Q介紹完這部新的Aston Martin DB-5給Bond之後 [註1]
性感的老帥哥史恩康納萊問了一句"Where's the Bentley?"
Q一語雙關的說:"The Bentley's had its day." [註2]
自此Bond就開著他心愛的銀色DB-5到處去把妹了
開著DB-5把妹有多容易?
去問問看Catch Me If You Can裡面的李奧納多狄卡皮歐吧
這小騙子買了一部一模一樣的銀色DB-5只為了看起來像James Bond

主持人Alain de Cadenet再次帶著觀眾們仔細的檢視多款經典的跑車
駕著DBR-1奔馳在蜿蜒的山道上
他說:"Here's a car that's got it all, the looks, the sound, and boy, did this car deliver on the track!"
在這輯當中你會看到

1924 16-valve Twin Cam (200mph)
1923 Side-valve (sports model)
1933 Le Mans
1935 "Prince Bira" Ulster
1936 Speed Model "Red Dragon"
1936 Speed Model "The Black Car"
1940 Speed Model Type C
DB2
DB3
DB3S
DBR1
DBR2
DBR4
DBR4 GT
DBR4 GT Zagato
Project 215
DBS V8 "Hamilton Le Mans"
AMR1
Vanguish

沒錯,
有DBS V8
也有獨一無二的Project 215
也有你有錢也買不到的Aston Martin AMR1
就是沒有DB-5.......唉.....

第一段


第二段


第三段


第四段


第五段


第六段


第七段



[註1]
在Gold Finger原著小說裡
作者幫007換的車是Aston Martin DB Mark III
[註2]
除了字面上的意思之外
還暗諷當時Bentley車廠日薄西山

延伸閱讀:Victory by Design, Ferrari

2007年10月1日 星期一

Victory by Design, Ferrari

還記得Tom Cruise的電影Vanilla Sky嗎?
他的角色在戲中現實生活開的是Ford Mustang
而在他的夢境裡 他開的是Ferrari 250 GTO
不用我多說 250 GTO有多少輝煌的歷史
短短的在1962-1964年僅生產了39輛
可怕的是這些車子到現在都還被完善的保存著
這39輛在目前國際間的骨董車交易市場上
依據車況單價大約落在一千至一千五百萬美元之譜
在1991年1月美國股市大崩盤之前
市場上傳言有一部250 GTO被一位匿名的日本收藏家以一千七百萬美金購入
在1991年間正是骨董車市場最低潮的時候
同樣是古董車界的傳言:
在此之前將近14年間沒有任何一部250 GTO曾經在正式的國際拍賣會場上被標售
如果說法拉利生產出世界上最棒的跑車
那麼250 GTO將會是最偉大的法拉利


充滿傳奇的250GTO就像充滿傳奇的Ferrari車廠
主持人Alain de Cadenet是一個知名的法拉利狂熱者
他帶著我們駕駛數十部法拉利的經典賽車與名門超跑
其中包括了:
166MM
Monza Series
375 Plus
250 Testa Rossa
Dino 246S
Dino 246 F1
Dino 246GTS
250 SWB
250 GTO
250 GTO (MK II)
250 LM
275 GTB
330/P3
CanAm
312P Coupe
512 Series
365 Daytona
333 Sp
F40
F50
365 Daytona Spyder
550 Maranello
Enzo

為了找到這些經典車款
製作人跑了英國、法國跟美國
也把車子帶到許多景色壯麗的地方拍攝
法拉利迷一定要看















延伸閱讀 :Victory By Design, Alfa Romeo

Victory By Design, Alfa Romeo

擁有一部迷人的跑車是很多人的夢想
如果是擁有許多的跑車
那麼對大多數的人來說...還是想想就好
當你擁有的是這些充滿歷史的跑車時
才是你頭痛的開始

首先你需要有一個不算小的車庫(或是小型的展覽館)
你也需要一位技術純熟的專屬技工幫你保持這些車輛的最佳狀態
你也可能需要一個專門的馴車師傅
好讓這些愛駒天天可以去外面透透氣
為了擔心車輛在日常駕駛的過程中影響到它的折舊價值
你可能需要為它們興建專用的道路
除此之外
你還要付出高額的保險金以免他們失竊或是刮傷
當然,在保險公司的眼中
你是不折不扣的大肥羊

大部分的我們消費不起如此昂貴的機器
對我們來說
遠遠的凝視著這些精巧的速度機器是很棒的經驗
特別是這些潛藏在我們內心深處的欲望是如此遙不可及
甚至當我們真的擁有的時候
卻又不知道該拿來做什麼?

Victory By Design 這個節目一供包含了六張DVD
分別介紹了Ferrari, Porsche, Aston Martin, Jaguar, Alfa Romeo and Maserati
Alain de Cadenet,戴上頭盔從1956年的Aston Martin DBR1
到1966年的Ferrari 330/P3(也許是世界上最美的賽車)
帶領我們飛快與激烈的穿梭在英國的鄉間私人跑道上
接著他會打開引擎蓋
慢慢的告訴我們這些賽車讓人傳誦的引擎、底盤與偉大的光榮戰役

有些車輛天生就是活在賽道上
從來沒有出現在整潔明亮的銷售展示間中
節目中將會出現許多珍貴的車輛,例如:Porsche 962CR
Porsche 962CR是來自於贏得40座國際賽事,賽車史上最經典的Porsche 956
而956CR則擁有600匹馬力,時速230英哩(沒錯 是英哩)
以及0-60英哩/HR 只需3.5秒的驚人實力
而她只被生產了六部
根據Mr. Cadenet的小道消息
其中一輛在私人交易當中賣出了250萬美元

總之,
這些高來高去的名車不是我們一般人能玩的
所幸有Victory By Design
製作人說服了許多私人收藏家將愛車公諸於世
才能讓我們這些市井小民得以一睹這些珍貴資產的風采

就讓我們先從Alfa Romeo開始吧
在這輯裡面,將介紹諸如下列的經典賽車:

Enzo Ferrari 車手生涯最後駕駛出賽的8C 2300 Zagato.
1935年 German Grand Prix大賽 Tazio Nuvolari 贏得冠軍時所駕駛的"那一輛"P3.
同時,這世上僅有的三輛 2900A 再次聚集一起
這是自從1930年代中於 Mille Miglia 獲得偉大的勝利之後的第一次.
而了不起的 Monoposto B是 Grands Prix 以及 Mille Miglia的常勝軍
獨一無二的 2900B Le Mans Coupe. 碩果僅存的一輛Tipo 12C Alfa.
The Disco Volante.
The Fangio 冠軍 6C 3000CM.
經典賽車 Alfetta, 在1950年以及1951年連續贏得頭兩屆 World Grand Prix Championships大賽
多項 European Championship 冠軍得主 GTA 以及 GTAm.
The TZ1 and racing Giulietta and Giulia range.
The 33/2 Daytona, 33/3, 以及 TT 33/12, 讓Alfa Romeo於1970年代贏得兩次 World Sports Car Championships大獎.

影片一共分成五段

第一段


第二段


第三段


第四段


第五段


延伸閱讀 :Lanborghini Murcielago
Victory by Design, Ferrari